【袭古创今——画家张鸿飞】张鸿飞,1950年生于吉林省,1977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原吉林省美协副主席、省画院副院长,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重大题材创作部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副会长,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7年被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评委中国画坛百杰。作品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庆祝建党七十周年全国美展银奖、首届关山月中国画创作奖、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国际美展金奖、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三等奖、第三届全国年画评奖三等奖、中国扇面艺术展金奖。出版有《鸿飞工笔》、《张鸿飞现代工笔画选》、《艺术——生活》、《美术中国·张鸿飞作品集》、《经典·风范:2010中国当代核心画家作品集·人物篇——张鸿飞》、《水墨情韵国画经典系列丛书·第二辑·张鸿飞》、《中国名人录·中国当代国画名家丛书——张鸿飞》、《翰墨史记——张鸿飞》、《中国当代工笔画名家作品系列·典雅·张鸿飞》、《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张鸿飞》、《中华史诗美术大展作品集》等著作。
张鸿飞是当代中国画的实力派代表性画家之一,他以工笔人物画享誉当今画坛,他的作品中有鸿篇巨制的历史题材,亦有表现温情现代人物,在历史题材创作过程中,近年来他重温写意人物画,以现代题材为主,纵向横向,工写兼顾,他着眼故乡乡音、农田家舍,《巡逻途中》、《白山黑水》、 《暖》、《福临门》等都曾产生较大影响,多次荣获国家级重要展览并获奖,故乡的山水养育、激励着张鸿飞的艺术,形成创作上的高峰期。他的创作以写实风格为主,在驾驭人物的造形的形式感与生活气息、艺术情趣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多年来,他注重反映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生动细节,作品洋溢着“—颗追求善良美好和执着的心”,并将对美的追求灌注在人物形象的表现中,因此,无论是古典题材的《昭君出塞图》,还是现代题材的《云飘塞北》,以及反应东北春节的创作《福临门》、《暖》等作品,都显现出很独特的唯美主义特质,表现了他对不同题材的理解深度和驾驭能力,人物细微的刻划和表现,使他写意人物画的技法在严谨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好地发挥,特别是反应农民生活和农民工形象的创作,以及古典的人物肖像系列都具有形神兼备、趣味与形式完美结合的特质。
通过研读张鸿飞的作品,我们发现,先生不满足于一般技法的继承,他的眼光已经拓展到对传统形式规律以及更深层的美学思想的传续,他的人物画作品笔墨洗练、造型准确传神,画风拙朴浑厚。重大题材创作,敷色雅致、精工富丽的笔墨效果积极营造浩大场面,气势雄浑,思想内涵丰富,传达出宏大精神面貌,同时也关注艺术形式和语言的新颖,博采兼蓄。尤其他对诗境的敏感,使他对绘画语言的诗化处理无比自然,油然而生的绘画表现使他的艺术创造不断地得到升华。作品《白山黑水》以柔美的弧线,疏密有致地在重复渐变中形成强烈的对比,加上黑白形态相反的有机结合,创造了动人的诗境;《律》这件作品,借鉴太极图的痕迹,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张鸿飞在艺术实践中执著地强化语言节律的意识;在《竞骥图》中,以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斜俯透视,加上西方焦点透视的表现手法,进行节律化处理,画面中的骑手成梯形队列,一个与骑手队列前进方向相反的巨大弧形,与之形成强烈对比,构图严谨、画面稳定,艺术表现极具张力,而且在这条弧线上,采用夸张的处理手法,让一匹跃起和两匹向前冲的骏马与其它静态的马产生了节奏的变化与律动,充分地调动了线与形态的重复、渐变、突变方面所做的探讨。通过解读张鸿飞的作品,发觉他的作品不仅境界高古,而且具备独到的精神深度,他既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笔墨特点,又能独辟蹊径在绘画中充满创造激情,通过他自己艰苦探索,实践着当代中国书画艺术的新追求,开拓并延伸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审美空间与表现领域。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袭古创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