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耕耘 探索华章见时代精神
杨力舟、王迎春是新中国美术教育培养起来的一代艺术家,从年轻时期开始,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就将个人的艺术成长和发展归结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也深明自己的艺术应该植根于丰富的社会生活,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优秀文化的需求,因此,将自己的艺术与为社会、为人民服务这个高远目标结合起来,是他们真诚并且自觉贯穿于几十年艺术实践的理想。无论处在何种时代条件、精神气候和现实境遇中,他们始终坚持着这种理想,并且内化为不惧艰险与挫折的艺术力量和勇于探索的艺术精神。他们辛勤创作的大批作品,反映了新中国以来至当前中国美术的主旋律创作特征,透溢出鲜明的文化信念与自觉的文化追求。
他们长期合作创作的一大批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美术经典的鸿篇巨制,这对于整体地了解他们的艺术人生、艺术风格和他们的艺术信念与精神,认识他们为中国美术的时代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联系他们的艺术实践思考当代中国美术,特别是中国画创作的历史经验与今日发展的课题,都有着重要的学术现实意义。
《建设抗日战争民主根据地的模范——陕甘宁边区》
在具体的艺术方法上,杨力舟、王迎春秉承的是现实主义艺术精神。他们深感中国美术在悠久的传统基础上迎来20世纪的时代新变,其总体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作用就在于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根本属性,表现了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精神面貌,以现实主义为主流的20世纪美术,特别是新中国美术形成超越历史的文化价值与美学品格,是一条宽广并需要不断开拓前行的正道。因此,他们努力研究古代传统,从传统绘画及整个中华文化遗产中汲取养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同时也坚定地沿着“五四”以来中国美术新的方向和革命美术的道路,在老一辈艺术家创造的基础上,致力于探索主题性创作和中国画人物画的发展。在当代中国画坛,他们是努力追求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统一,实现艺术的社会效益和艺术本体的精研二者共进的艺术家楷模。从1970年代开始,他们的许多作品在不同时期所展现出的艺术新思维和语言新探索,都成为画坛艺术创新的代表,为美术界同仁所赞赏,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他们的艺术一路走来,在不同时期的成果犹如里程标石,日久弥新,具有可供学术深度研究的价值,它们汇集一堂,堪称硕实累累,蔚成大观,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和思想震撼。
《挖山不止》
杨力舟、王迎春的合作之旅是他们艺术人生最坚实的印记,也几乎是美术界创作上的传奇,这缘于他们世界观和艺术观的相同,也缘于他们在知识视野与性格才情等方面的相近,更在于他们在风雨同舟、共同深入生活和优长互益、共同探索艺术课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心灵默契。太行山和黄河是他们成长并蒙养了他们身心的摇篮,也是他们长期生活的基地和倾心表现的主题,这种发自内心需要的“接地气”,使他们的作品总是拥有饱满的情感和深厚的内涵。在他们一次又一次走向生活之时,他们也走进革命的历史和历史的空间,因此,他们的作品十分鲜明地带有英雄史诗式的豪迈气势与激昂旋律,同时,又因他们朴素的劳动者情感和学者型的人文主义情怀,能够把革命历史主题放置在更为深刻的文化背景之中,在塑造典型人物时注入人性的关怀,使历史题材的作品散发着人文主义的光彩,为大型历史题材绘画和主题性创作书写了新的艺术高度。从早期的《平型关大捷》、《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毛主席给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挖山不止》、《太行浩气传千古》到改革开放以后的《黄河三部曲:黄河在咆哮、黄河怨、黄河愤》、《太行铁壁》、《太行烽火》这一系列在画坛产生影响的代表作,无不体现出他们对历史负责、为人民造像的文化使命感。
《太行铁壁》
20世纪下半叶到世纪之交的中国美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的变迁,社会转型期的活跃思想,中西艺术的碰撞交融,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全球化的态势等等,都对美术造型的观念与方法构成挑战。杨力舟、王迎春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一方面尊重传统,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为己任,一方面拥有宽阔的胸怀,勇于在吸收和借鉴外来艺术中丰满自我,走向融会贯通、创新自为的学术境界。在中国画水墨人物创作上,他们尤其做出了长期的探索,在传统水墨和20世纪发展的经验之上,将现代意识注入水墨技法、水墨形式乃至水墨样式的探索,在作品中强化形式语言的表现力,找到形式感与思想性联结的枢纽,把传统的笔趣墨韵转化为富有造型力量的语素,把构成、叠印、变形等现代造型方式和他们娴熟的笔墨造型功力结合起来,达到理性布局和感性挥洒的统一,形成具有实验性、象征性和表现性相结合的当代水墨人物新格局,为中国画人物画做出成功的探索。他们的作品犹如水墨艺术的交响华章,寄寓了雄强的时代精神,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蓬勃气象。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毛主席给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的谈话》
在合作创作之外,他们各自的艺术探索也具有不同的维度。杨力舟对艺术形式的敏感和早年学习油画的经历,使他在水墨的造型和色彩上都更多注重构成,讲究形的意趣。与他的奔放与激荡相比,王迎春的风格呈现出一份宁静与内倾的气质,她对中国女性的历史命运投以深情的关切,在一大批反映战争时期中国女性的作品中,寄注了真切的悲悯和沉思,让人观之深为感动,也看到这位女性艺术家自然而然的女性意识和静水深流的心灵世界。
杨力舟、王迎春为中国美术事业做出多种奉献,他们热心参加社会美术活动,关心美术事业的发展,杨力舟先生在美术管理工作上更是长期奉献,他曾多年担任中国美术馆馆长,为中国美术馆的基本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国家艺术收藏、学术研究与国际艺术交流等全面发展付出极大心力,得到了中国美术馆同仁和美术界同志们的由衷敬重。
《黄河在咆哮》
“扶犁回望”是杨力舟、王迎春二位艺术家的朴素情感和真切意涵反映了他们的一以贯之的思想境界。他们将自己的艺术历程视为耕耘的历程,我们从他们耕耘的土地上看到他们坚实的足迹和丰收的成果,也祝愿他们在回望之后继续携手前行,以劲健的笔墨为我们伟大的时代增添新的丹青华章。
(文/范迪安)
作品欣赏:
《骉駥奔腾》
《沧桑思故乡》
《草原雏鹰——小摔跤手》
《草原雏鹰迎朝阳》
《草原之歌》
《回娘家》
《火线上的姐妹》
《金色的梦》
《康巴藏女之一》
《农乐手系列之六》
《农乐手系列之七》
《农乐手系列之三》
《农乐手系列之一》
《塞上春风》
《陕北情歌》
《岁春朝阳》
《扎西德勒》
《山河颂》
《 小二黑结婚4》连环画
《小二黑结婚5》 连环画
《四女图》杨力舟和王迎春合作第一幅作品工笔画 1959年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袭古创今